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标铜 > 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三)

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三)(第2/3 页)

目录
最新仙侠小说小说: 玄幻:我背负一座天机阁从低武开始肝到万界圣君天启之旅:陆康传奇欲求仙道巅峰蛮荒演义录盘古神藏修仙:开局是个瞎眼乞丐只是在修道暴走的炼丹师养崽之后我成为了月华仙尊被女帝追杀,追着追着要嫁给我武道之巅寻挚爱修仙之鸿蒙炼神决卑微苟活的反派生肖守护神传凡人亦可不凡西游之蛟魔覆海巫师:位面之子剑落云霄鬼帝成神

“宋时湖广有西南夷,各处土地也多沼痢瘴气,若要说能成为如今的鱼米之乡,那也是到了本朝才有的气象。”

“小弟也曾查访过往来贵阳的商贩,更是对比过嘉靖以来公开的各地公文,以苏杭为例,其地的上田年产谷是六石,折米当在三石,加上一季的春花也有一石半,总计就是四石半的出产。”

“而长沙府嘉靖初时上田也才两石半的出产,可到了如今,已经多有一年能收七石谷子的好田,折成糙米也有三石半了,换在五十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

“再说广府,许兄和先生可知南海县的上田随随便便一年便有五石精米的出产?”

许成名沉思片刻,道:“这个倒是听广里来的商贾提起过,两广的田地如今多是三作。”

明代以前,稻田一年一作都是常态,明时南方两作开始普及,但三作的水稻还是要更南面的广东才能做到。

王星平接着道:“那广南与湖广比更是烟瘴地面,可现在也是物阜民丰的好去处了。”

许尽忠道:“是了,听说外洋的红夷在广州城也多有居停,还带着不少好货品。”

能够视远如近的千里镜,他听人说起过,可是一直无缘得见,心头也痒过一阵。关于外夷不能随便拘留城中的规定,王星平并未予以纠正,但只要将话题引了出来,便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许成名也道:“说起来郭抚尚在任上时也多提及泰西的学问。”

郭抚说的自然还是郭子章,隆庆开海以来,随着沿海口岸外夷渐多,在国内又有利玛窦这样的泰西‘大儒’和李之藻这样的虔诚信徒推动,西方的格物之学早已在士大夫中兴起了一股风『潮』,前任贵州巡抚郭子章向以务实着称,对于泰西的诸多学问也是一向推崇,这在贵州的读书人中并不算是什么秘闻。

王星平听了便不失时机的介绍起他所知悉的格物之学现况,“确实如此,听闻京中徐赞善也在燕郊屯田,用的正是泰西的农法。”

“方才听天成你一番说,难道你这格物之学是着落在洋夷身上?”

许尽忠对于新奇的想法从来不会觉得奇怪,尤其是从这位天成贤弟口中出来。

倒是王星平老成得很,如今他虽然喜好宣扬见识和自家的格物之学,可终究只是为了扬名,那是张汝霖传给他的科场法门,正与日后的营销之术暗合。可要在此时扬名可不比后世,那得是实打实的好名声,若是给人留个喜好空言的恶名可就不妥了,故而说话也要有所依据。

“圣人说过,礼失求诸野,在这格物之事上想也是一般道理。”

“许老爷世居这赤水河边,川南和黔北一带的田地出产当是清楚的。”

许成名点头道,说着实情:“上田也就一两石,中田许多一年的产出都不满石。”

王星平自然知道,即便到了清代,各地的田产依然是靠天吃饭,贵州土地贫瘠,每亩产粮不足四川的一半,这是水肥与气候的缘故,倒不是农户们不勤勉,实在是环境使然。而要改变现状,就只有依靠科技一途,王星平询问贵州田地的亩产,也是要引出下面的话题。

“真要说起来,贵州乃至播州,归附中国也就是宪宗朝以后的事情,即便如今,地方也多是羁縻之制,汉民比起土人稍好一些罢了,还懂得积肥烧荒,但比起江南还是差得多了,再说两广和湖广自宋代拓植到现在也有五六百年了。”

“朝廷想要改土归流,官府想要保境安民,根结还在钱粮上,若是能够引入泰西的农法,让职方所出能供职方所耗,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再有汉民外逃他省,这也实是一桩好事,我与张学宪都是一般说的。”

改进农法,这是快速提高粮食产量的不二法门,如何获取土制的氮磷钾肥,王星平多少知道一些,再加上此时西方农法的书籍多少也有一些传入,并不担心无所依仗。但话还必须要借着洋夷的口说出来,否则是没有人会去相信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来说什么农事,要知道即便是如今,王星平也是个尚未下过田的富家少爷,真以为有人会去信什么‘天授之才’不成?

最后王星平自然还不忘把张汝霖给抬了出来,逢人便说自己是学政官的门生,那是卖弄,但如他这样潜移默化的点出一段关系,那就是高明的提醒。其实关于他与张汝霖的关系,许尽忠的伴当之前便从廖四那里‘打听’到了。对于许成名的身份,王星平心头也有了个大概,看言谈就不会是什么不入流的,只是不说破罢了,但既然好歹没有穿越到一般的破落户人家,他便更要好好将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猎密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