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1988年,苏格兰记者敦康·坎贝尔(Duncan Campbell)率先揭露了这个梯阵系统的存在。然而当时,他的文章《有人正在听着》并未产生强烈反响。直到1995年,加拿大首先暧昧地表示“和某些最亲近也最日久的同盟进行过外部情报交换”。其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政党轮替也使得过去情报机构监听的机密得以昭然天下。伴随着这些《英美协定》合作国间不信任关系的加剧,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开始独揽这一庞大情报体系的最高控制权,只将经过适当过滤的情报与其他合作者分享,那些泄露机密的合作者还不在此之列。1999年3月,澳大利亚承认“曾在《英美协定》框架下,与相当于间谍组织的情报机构合作,搜集来自海外的信号”。
1999年5月,受欧洲议会的委托,还是那个敦康·坎贝尔,写出了名为《全球电子监控》的报告,并将其出版[6],这一揭示梯阵系统和目标监听如何运作的书籍立刻在公众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反响。
如今,地球上已经没有一寸土地可以逃脱它的监控。
“它”的内部如何运行?
情报搜集开始于对初始电磁信号(情报信号或SIGINT)的分析,而这些电磁信号则来源于通讯中的雷达或其他所有遥测定位系统所使用的波段(如无线电、卫星)。这些信号随后被重组为各种不同的网络:——INT(munications INTelligence:通讯情报):监听通过无线电波段传播的通讯(有线通讯或电磁波通讯:电子邮件、短信、传真……)
——ELINT(Electronic INTElligence:电子情报):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信息(雷达)。
——MASINT(Measurement and Signature INTElligence:测度与识别情报):其他来源的电磁信息。
——ACINT(ACoustical navy INTElligence:声学海军情报):海上波段的发射信号(声纳),美国是全球唯一掌握拦截海底电缆信号技术的国家。
——ACOUSTINT(ACOUSTical INTelligence:声学情报):空中的波段信号(微波)。
——FISINT(Foreign Instrumentation Signals INTelligence:异质仪器信号情报):测距信号(导弹)。
梯阵系统被认为可以通过其置于地下、海上,以及太空的通讯卫星(SAT)进入所有电磁波段,没有任何信号可以逃脱它的掌控。
之后还要通过五大必不可少的步骤使得这些搜集到的信号发挥其提供情报的作用:信息识别、数据存取(有时要寻求和相关工业机构,以及通讯服务机构的合作)、捕集、解读和处理(得出结论)。
但,它比什么也不想听的人还耳聋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承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解读密码的美国情报机构的职责[7],监督、控制、分析所搜集来的庞大情报数据流。行使着梯阵体系之“母体”角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成立于1952年11月4日,因其行事极其隐秘,以至于记者们私下根据它的英文缩写,给它起了个“无此机构(No Such Agency)”的外号。直到1957年,官方才正式承认它的存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五十亿美元的预算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梯阵系统的地面站点和空中卫星网络更动用了九千人参与其中,预算经费高达二十亿美元。此外,对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还使得它网罗了一大批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学、信息(计算机)、电子领域的杰出人才。它还设有一个超级计算机库,拥有每小时过滤三百万个电子邮件的能力。然而,由于信息量超大,计算机也不得不作出“选择”,这可算是它的一个美中不足。一些欧洲议会议员认为,梯阵系统“并非媒体所描绘的那样拥有无可限量的能力”。看看已经发生的事,比如“9·11”,就可以知道梯阵体统并不能监控一切。是否需要给它再配个助听器?
美国并不希望我们好!
柏林墙倒塌后,梯阵系统成为经济战争武器的同时,也为警察组织和反恐机构服务。
1991年,哥伦比亚卡利集团的十二吨可卡因通过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的情报被查获。在敦康·坎贝尔的报告中,梯阵系统被认为是1994年汤姆森公司和空中巴士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