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另一个东莞 > 第5部分

第5部分(第2/3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后室:新世界在现实与游戏中,寻回尘封的记忆网游:我有一箭可破万物血祭百万丧尸,我在末世当魔修魔兽之光明圣女我的领民美女多我的赛博精神病是任务提示全民末世游戏,我开局无限增幅第四天灾【救赎佣兵团】网游:你管这叫卡牌师?魔兽:狼人传叶凝薄寒年乔若星顾景琰重生:我回到了丧尸爆发的当天寒潮来袭:开局多子多福拿下女主播娇娇毒妃迷人眼,禁欲邪王被撩红了脸瓦:坏了,我成切割怪了!海彤战胤许雨晴沐长风江果果顾寒煜

陆进驻呢?

作为一个远古渔村,逐渐由海边再扩展到沿海内陆,是肯定而又必然的。但在那个时候,农作物的种植哦为时尚早,奇怪的是发掘的遗址土层里也没有找到水稻种子,难道,这个地方贝壳堆得太多,而被蚝岗人遗弃了。但从清康熙年间的《东莞县志》所绘制的地理图来看,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地方是不可能被遗弃的。

在博物馆的西边一百米,就是东莞市的运河,在它的西北方向,沿着运河上溯一公里多,就是东莞的旧城所在,西城楼巍然屹立。作为莞城区,在古代,甚至在民国以前,一直是东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蚝岗在这其中,怎么可能被抛弃呢?

但就是在遗址土层中找不到农作物的痕迹。

难道是南方湿热的气候物化了它们?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这个地方一直以来,就只是个渔村,千百年来,当地人就一直打渔而生,丰富的物质不需要他们腾出手来种植农作物。

我甚至在想,东莞的腊肉那么出名,大概,最早期的肉质就是这些贝壳里面的那一疙瘩。贝壳也是生命,也是需要一个生长周期的,所以,在淡季还是需要腌制备作食用的。

这是蚝岗人的食。还有一些疑惑。

在展厅中的模拟场景中,男女都是裸露着上半身,头发长而硬,好像用过着哩水似的,小孩子看上去有七、八月,而女人的乳房依然坚挺,估计也是“造物者”的美化了。

只穿下半身,而光着上半身,是为了方便工作,还是这衣服太粗糙,会伤了女人的胸部?

在参观者身后的图文展示中,明确记录着衣服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原材料就是树皮,一般采用楮树(当地称沟树)的树皮,用的主要工具是石拍——用来拍打的磨制石片,制作工艺还比较复杂:扒树皮、修整、浸泡脱胶、漂洗、晒干、拍打、缝制成衣,前后有七道工序。这种橡皮布用来遮阴还可以,穿在身上,估计柔软部位都会被擦出血丝来。

穿衣着树皮,出门独木舟。蚝岗人用石斧、石锛打制船只,他们也有简易的桨。他们不需要渔网(估计那时还没有这种工具),撑舟出去,来会回一趟,也能将船艚装满;

旁边就有粘土,他们用来烧制陶具,用做煮饭的锅。砍几根树木,支起陶锅,这样,基本上,吃的问题可以解决;

遗址中出土的墓坑里,死人是直接放进去,当时的人自然还没有掌握(也不可能掌握)木材的精加工技术,下殓时用树衣、树叶裹着。而且在出土时的照片中,也看不到有腐烂的树木遗骸;

在展厅里还有一张表格,上面列着出土工具的种类和件数,分为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三大类,其中,最多的是尖状篦(58件,用于开蚝)和穿孔蚌壳(48件,用途不详,估计是祭物或饰品),釜也很多(43件,炊具),最少的是石杵(1件,磨具)和石凿(2件,挖凿工具)。从这些出土文物中来看,蚝岗人生产力是非常低下的,基本上每天都在忙碌着吃吃喝喝。

只是我有点怀疑,每顿饭都吃这近海的腥味贝肉,会不会恶心?

但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为了填饱肚子,能吃的都会吃的。挑食的人,怕是已经绝种了吧?

短暂的彩陶文化

同样的粘土原料,陶的出现比瓷要早得多。烧制瓷器,需要很高的温度,如焦炭、煤。而在瓷器出现之前,代替陶器的却是青铜器和铁器。

蚝岗出土的彩陶保存比较完整,但是数量很少。在珠江流域,出现最早的地方竟然大海边的香港,香港南丫岛的大湾遗址。

珠江流域的彩陶以圆足盘最为常见,波浪为主,这自然是地理环境的实践反映,这是珠江流域的主要陶器分支。而蚝岗的带状纹陶器是构成珠江流域彩陶的另一大类,两大类的彩陶,共同构成珠江流域彩陶文化。

从蚝岗出土的文物来看,陶器在他们的生活中只占很少的比重,以生蚝为食的蚝岗人更需要的是尖状篦这样的开蚝工具。开蚝工具容易坏,所以数量最多,而陶器——例如陶锅,则不会那么轻易碎掉。生活方式决定了陶器在蚝岗人的日常中是必须但很少的用具。

早蚝岗遗址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展厅,是专门辟有讲述中国彩陶文化的地方,主要按三大河流分为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难得的是一张从源头到出海口的地图,标有各游段的主要代表彩陶文化遗址分布点。有心的游客在这里看上半个小时,对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也能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困在时间里的她异世之界之奇幻传奇最强神话帝皇九道歌[ES/偶像梦幻祭]我被宇宙人一见钟情了女强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