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无止的界限开局暴力林丹体验卡,我无敌了源启:终尽足坛怪咖网游之神偷盗贼斗罗:当千仞雪不恋爱脑后全民:领主大人别冲动网游:开局觉醒本源天赋活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全息游戏:在游戏里当小地主全职高手之最强散人网游:开局觉醒无限技能点十级战力才破亿,请问我还有救吗高颜值狗命专家

鸬谋厥嵌�轿幕�蛭拿鳌�

我最后的一个想法是,到了今日,世界面临着另一个世纪末,20世纪的世纪末。西方文化或文明已经繁荣昌盛了几百年了,到了今天,在很多方面已经呈现出强弩之末之势,看来是面临衰微了。代之而起的必然只能是东方文化或文明。我之所谓“代”,并不是完全地取代,更不是把西方文化消灭。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的意思是,在西方文化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矫正其弊病,继承它的一切有用的东西。用综合思维逐渐代替分析思维,向宇宙间一切事物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把人类文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再靠近一步。这一个转折点我认为就将从21世纪开始。

极其简略地说,我的想法就是如此。

同时,我还发现,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自己的文化的偏颇之处。他们之中有的人提倡模糊学,有的人提倡混沌学。内容我无法在这里详细阐述。他们的想法不可能同我的完全一样,但是其间相似之处则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新兴的西方边缘科学,强调普遍联系,强调整体概念,与东方的综合的思维模式是非常接近的。为什么习惯于分析思维方法的西方有识之士会忽然转变看法呢?我的解释是,存在决定意识。到了21世纪来临之际,到了20世纪的世纪末,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规律发展的事物,其发展规律更接近事物的真相。这种规律反映到西方有识之士的心中,就产生了这样一些新兴学科。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2)

上面讲的是东方文化,现在谈东方文学。

文学本来属于文化范畴,东方文学当然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为了突出文学,所以分开来谈。

我想先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温庭筠的名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描绘深秋旅人早起登程的寂寞荒寒之感,到了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然而并没有失去其感人之处。这两句诗十个字列举了六件东西,全是名词,没有一个动词。用西方的语法来衡量,连个句子都成不了。这六件各不相干的东西平铺直叙地排列在那里。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清楚,换句话说就是模模糊糊。然而妙就妙在模糊,美就美在模糊。诗人并没有把这六件东西排好位置,他把安排位置的自由交给了读者。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自己的理解,去任意安排位置。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所安排的位置也决不会相同。读者有绝对的完全的自由来放开自己的幻想,美就在其中矣。反之,如果一定把六件东西的位置安排得死死的,这会限制读者的自由,美感享受从而为之减少。我认为,这就是东方综合的思维方式或者模糊的思维方式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元代马致远的那一首著名的曲是大家都熟悉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列举了很多东西,其位置都是模糊的。勉强搜求,只有“下”和“在”二字可以算是动词。这一首曲对读者审美活动所起的作用,同上举温庭筠的诗完全一样,用不着再详细阐述。

中国诗歌中其他例子不再举了。

我想举一首中国诗,同它的英译文对比,从中窥探出中西语言之不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学语言的不可穷尽性和朦胧性(借用陶东风同志的用语)。陶东风同志有一部非常精彩的书:《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里面就有现成的例子。我且做一个文抄公,从中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李白的那一首非常著名的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陶东风的解释是:

这是一首意境深幽的好诗,诗中的人称和时态都不加限定,思念的主体被隐去,可以是诗人,可以是别的他,也可以是你自己;动词“举头”、“望”、“低头”、“思”等词都没有时态的限制,它的时间性是灵活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想,去补充。如果你把诗的主人公理解为诗人,那么,时间当在过去;而如果你设想自己正置身于诗的境界,是你自己在“望”在“思”,那么,时间也可以是当下。但此诗的英译却把这不确定不落实的一切都确定了,落实了: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目录
学习洋主妇炮灰觉醒后成了女主心头好(快穿)失业阴阳师转职审神者是守是恋是救赎长跪不起无限流Boss只想种田
返回顶部